導讀:短音頻在風口上該應如何起飛?
短視頻引發人們對音頻的思考 當下,微信、微博、抖音等已經成為短視頻重要的傳播平台,在內容為王的大環境下,如何生產出符合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短音頻、短視頻成為我們思考的方向。
——台州音樂台節目部主任 程明
音頻不會被淘汰 從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方麵看,聲音實用優勢非常被看好,什麽時候都離不開,可能被剝離,但不會被淘汰和消亡。
——河南廣播電視台音樂廣播副總監 郭建偉
短音頻代表著媒體轉型的過程 短音頻戰略提出的初衷,是設定傳統廣播新的價值評判標準,以及將現有的傳統內容生產能力與互聯網內容需求有效對接。這是尋求傳統廣播價值的過程,也是融媒轉型的過程。
——阿基米德CEO王海濱
“短”讓人更願意接受 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願意用短音(頻)、短視(頻),短的方式(更易於人們)接受。
——貴陽廣播電視台總編室 李劍波
短,所以方便快速完整抓取內容,判斷對自己是否有用和被吸引,也自然方便及時調換和選擇是否繼續收聽。快進快出是當下人們對音頻產品的主流需求。
—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主持人 北辰
廣播伴隨性更好的延續 在移動互聯時代,每個人的時間都越來越稀缺,越來越碎片化。在這種背景下,音頻作為伴隨性媒體,最節省時間,也最容易獲取信息。而“短音頻”就是提升促進效率,進一步完成場景深耕的媒體爭奪中心。
——昆明電台都市調頻總監 王子燕
場景化設定催化短音頻發展 短音頻一個很重要的需求點是必須基於某個場景設定,即設定何時(when)何人(who)去聽。如果一個短音頻能成功打開市場,場景設定很可能就是它的增長點。
——湖南NEWS938瀟湘之聲節目統籌、主持人 山川
內容是 “魂”,能引發人思考的聲音,才能深入人心 如何讓音頻持續“有魂有神”,我們每一位從業者就是關鍵。
—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主持人 李峙
我認為廣播思維裏有一種“全知”的傳統,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傳統廣播媒體人身份的塑造至關重要。但播客思維則不需要“全知”的聲音,它是關於親密的、真實性的,渴望人類所有好奇、脆弱和不確定性的聲音。
——寧波鄞州區廣播電視台FM105.2 Maddy
要在風口上起飛就要提高產品社交性 要增強短音頻產品的互動性和社交性。就目前市場上的短音頻產品來看,目前互動形式主要為兩種,一種是將觀眾留言匯總,內容作者錄製音頻或以音頻直播給予反饋;另一種是利用其它新媒體平台來進行互動。這兩種互動方式很難讓受眾彼此討論,表達觀點,無法滿足產品社交性的需要,而社交性恰恰是目前成為風口的重要條件。
——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研究中心 賈子牧
短音頻形式新穎但效果有限 廣播的短音頻內容不見得有更強的競爭力,且對廣播的反哺效果也很有限,變現模式也不清晰,在這時候要求廣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生產短音頻存在一定難度。
(责任编辑:互聯網)